水仙肉桂,岩茶的两个当家品种,风格分属两极。
不过,就受市场喜欢程度而言,肉桂把水仙压得死死的。
凭啥?理由用最近特火的一篇文章可解释,《女生的世纪难题:有趣的高晓松和无趣的吴彦祖,你选谁》。
姑娘们解释了一万种喜欢高晓松的理由,结果都选了颜值高、身材好的吴彦祖。
想找个好看的扑倒,错了吗?当然没错,花花世界能让我们看一眼就嗨的,为什么要拒绝?
肉桂受大家喜欢也是这个道理,它香气辛锐变化丰富、滋味刺激霸道,自然比水仙这种内敛幽雅的更快撩拔到大家的嗨点。甚至从药理方面说,肉桂具有“辛香走窜”之性,能激抗体内的多巴胺,喝了就会嗨。
以上,都不是重点。以下,要开始上干货了。
肉桂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曾担任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所长的陈德华在《武夷肉桂》中写到,肉桂(玉桂)它于1985年肉桂中期评议会上(省科委主持会议),省内外茶叶专家评议:它是一个“老种新用”的品种。
在该文中,陈德华还认为肉桂(玉桂)品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有其名”。他的依据是1941
年林馥泉在《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文中,有提到“叶面光泽,叶缘内翻成瓦筒状,抗病力似较弱”。廖存在《武夷岩茶》(1941年)一文中也有提到玉桂。
到六十年代“有了名”。他写到1964年,当时县茶叶研究所茶园首次开采,品种园就有肉桂品种,参与制作的省茶叶研究所技术人员林挺秀、陈树森审评后,就发现肉桂品种特优。
八十年代,肉桂就“出了名”。1982年茶叶研究所的肉桂首次参加湖南长沙办的全国性茶叶评比荣获国家名茶称号,也是武夷岩茶首次在全国性评比中获此殊荣。
肉桂最早种在哪里?
肉桂的发源地,有说马枕峰的,有说马头岩的,也有说慧苑坑的,但据陈德华所说,目前均没有在这些地方查找到老树。
陈德华所写的《武夷肉桂》中提到,茶叶研究所于1959年在天游峰上建立的品种园,其中肉桂茶面积不到一分地,仅几十株,据当时负责人朱寿虞讲,有从崇安茶场剪一部分茶穗。
另外天心大队副书记黄跃鸿在1965年到天游看到品种园肉桂,对陈德华说,你这里的肉桂是从水帘洞剪枝去的,你这里长得比我水帘洞里好。
肉桂品种品质优秀,后来,省科委决定支持武夷茶区发展肉桂品种。发展肉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茶苗问题。
据陈德华回忆,当年茶叶研究所新发展的肉桂茶园可提供苗穗不超过三亩,几乎是1973年后发展的茶园。后由星村大队游永生负责,决定在星村江东桥边的稻田进行育苗。
到了1989年,天心大队兰汤小队的胡继文在三姑农田里大规模育苗,穗源就来自星村新发展起来的肉桂茶。
以上可知,肉桂是老品种,具体发源地尚不可考。现在规模种植的肉桂,是由茶叶研究所在天游峰品种园培育的,这些茶穗可能来自崇安和水帘洞。
另外,关于肉桂是不是有两种?
陈德华说,其实是误会。
当年他从天游品种园中剪穗时,发现肉桂茶丛中杂有一株不是肉桂茶,但长势很好,由于当时他对茶苗纯度意识不强,认为只有一株无关紧要,才造成有两种肉桂的误会。
(参与文献:陈德华《武夷肉桂》)
如果看完文章,觉得身心愉悦
就长按一下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
打个赏吧!
以后“不止”只做两件事:
1、 诚实简单地分享我们的观点,和茶有关或无关。
--END--
︱看看我们以前都写过什么︱